|
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花鼓戏流派的总称,其中邵阳花鼓戏就是其最重要的一大流派。查阅史料记载可以发现,邵阳花鼓戏最晚形成于清代的道光、咸丰年间。
后来高度重视邵阳花鼓戏的艺术发展,先后在邵东、新邵、洞口、绥宁等县建立了专业剧团,拥有了王佑生、李鸿钧、陈明生等一些在全省很有影响的名老艺人,并培养了一大批有一定艺术造诣的中青年演员。
邵阳花鼓戏便是在当地传统民间歌舞"打对子"、 "车马灯"的基础上发展而来。"打对子",即"对子花鼓",由小丑和小旦演出。小旦舞花扇,小丑走矮步,载歌载舞。"车马灯",即一旦坐车,一丑推车,一丑骑马,同台载歌载舞。其"车"、"马"均用竹、绸扎制而成,系在演员身上。
"打对子"和"车马灯"均以锣鼓打节奏,胡琴、唢呐伴奏。早期邵阳花鼓戏的"二小戏"、"三小戏"与之十分相似。邵阳花鼓戏,湖南传统民间小戏剧种,旧称"花鼓"或"花鼓戏"。以祁剧宝和派戏白与邵阳方言相结合为其舞台语言。该剧种发祥于旧邵阳县境,最迟形成于清道光、咸丰年间,流行于今邵阳市及周边地区。20世纪50年代命名为邵阳花鼓戏。
推荐阅读》》湘剧和花鼓戏的区别 http://www.zgkyw.com/techang/7745.html
湘剧的艺术特点 http://www.zgkyw.com/techang/7749.html
|
|